據中煤新集在線10月18日報道,由安徽清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北京君發科技集團提供直流無焰氧化核心技術設備與整體解決方案建成的新集二礦瓦斯熱電廠于10月15日正式向煤礦提供供熱蒸汽,滿足供熱負荷要求。主蒸汽管道壓力表穩定達到額定參數,這個項目的成功投運,再次證明了北京君發科技集團與安徽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的直流無焰氧化技術的成熟性、先進性和高效性。該技術在取消逆流換向的情況下實現了直通式的無焰氧化,所銷毀的瓦斯濃度在3-5%,完全符合CCER方法學,是煤礦甲烷減排實現“零碳礦山”的主要技術之一。
煤礦瓦斯,特別是低濃度瓦斯的高效安全利用,一直是行業技術瓶頸,低濃度瓦斯波動大,收集難、利用成本高是行業共性難題,如何將這一“安全頑疾”轉化為“清潔能源”,是新集二礦實現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自中煤集團公司確立“綠色礦山、清潔能源”戰略重點以來,新集二礦迅速將“瓦斯全量利用”列為核心攻堅目標。通過調研論證選擇了北京君發科技的直流無焰氧化技術路線,引入安徽清潤投資建設。礦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構建起“三位一體”項目攻堅體系,由礦總工程師牽頭統籌瓦斯抽采、通風、生產、安全、機電等業務部門協同推進。三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始終堅守“安全第一、技術先行、效益并重”的原則,對瓦斯抽采、輸送、利用全流程展開定向攻關。
由中國工程院袁亮院士帶領北京君發與安徽理工大學團隊合作研發的低濃度瓦斯綜合利用系列技術,與中煤集團在工業化應用研究領域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取得了“本質安全”的研究成果,此次針對新集二礦特性,通過定制化設計的直流無焰氧化結構和自適應調節系統,不依賴精準摻混,取消了逆流換向的環節,從根源上消除了傳統利用方式的安全隱患。
項目引入了 “智慧瓦斯熱電廠” 理念。君發科技在整個系統部署了數百個高精度傳感器與智能執行器,構建起覆蓋抽采、凈化、燃燒、供汽全環節的智能控制系統。
中央控制系統能實時采集上千個數據點,構建起覆蓋抽采、凈化、氧化、供汽全環節的“神經網絡”,通過內置算法自動優化運行。一旦監測到某項指標偏離安全區間,系統可在毫秒級內啟動聯鎖保護程序,自動切斷氣源、調整工況或觸發報警,真正實現了從“人防為主”到“技防核心”的跨越,確保“每一方瓦斯都能安全、高效地轉化為清潔能源”。
新集二礦瓦斯熱電廠發電系統已經進入調試階段,完全投運后,綜合效益如下:
瓦斯熱電廠全面投運后,每年可輸出清潔電力約4200萬度,滿足礦區80%以上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年供應工業蒸汽6萬余噸,可完全替代礦區原有燃氣鍋爐,覆蓋井口保溫、井下設備防凍、職工洗浴熱水制備等全部用汽場景。
瓦斯熱電廠投運后,每年可節省成本超5000萬元,同時規避了瓦斯治理的額外投入,實現了“變包袱為財富”的轉變,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
通過瓦斯資源化利用,每年可減少甲烷排放約1.5萬噸,等效減排二氧化碳約34萬噸,相當于在礦區周邊種植了1800多萬棵成年樹木,為區域“雙碳”目標達成提供了堅實支撐。
立足此次成功,君發科技集團計劃深化合作,力爭將“新集二礦模式”打造為標桿性示范項目,為煤炭行業破解“瓦斯治理”難題提供可復制的技術樣本:
技術迭代:持續優化系統運行參數,探索瓦斯氧化余熱深度利用技術,計劃將余熱轉化為熱水或低溫發電,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時研發低濃度瓦斯儲存技術,解決瓦斯產量波動帶來的供應不穩定問題。
模式輸出:構建管理標準化產量,將本次項目建設、運營、維護中的成功經驗梳理成冊,形成涵蓋技術規范、安全規程、操作流程、維護保養的標準化手冊,為集團在其他礦區推廣復制提供“可執行、可落地”的范本。
樹立標桿:積極與行業協會合作,參與制定煤礦瓦斯綜合利用國家標準,為煤炭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君發方案”。
此次合作成功,驗證了北京君發科技在煤礦瓦斯綜合利用領域的技術領先性和實踐能力,為煤炭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本文數據均來源中煤新集在線“瓦斯邊綠能,新集二礦瓦斯電站供汽成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