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色依賴”到“綠色引領”
在9月28日舉辦的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氫能發展論壇上,山西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鄭鵬表示,作為我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6年來,鵬飛集團在氫能全產業鏈布局上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在制氫領域,建成全國單套規模最大的焦爐煤氣制高純氫裝置,并成功投運全球首套利用干熄焦余熱發電耦合水電解制綠氫示范項目;在加注領域,建成并良好運行4座加氫綜合能源島,目前正加快推進20余座新建及改造加氫站建設;在制造領域,戰略并購東風特種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在孝義市建成一期年產30萬輛氫能重卡的鵬飛智創汽車制造產業園;在應用環節,累計投運830輛氫能源車輛,構建了“造車、能源、運力”三位一體的智能運營體系。
鵬飛集團的實踐是我省氫能產業發展的樣板。
我省將氫能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已在多領域實現氫能規模化應用。當前,全省氫能產業正處于從示范應用邁向商業化推廣的關鍵時期。
氫能發展論壇發布的新一年度氫能產業發展指數顯示:我省氫能產業發展綜合指數為365.76,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主要氫能發展地區中,位列第3名。這表明我省具備發展氫能產業的良好資源稟賦和市場潛力。
作為評價和衡量區域氫能產業發展水平的關鍵量化工具,本次氫能產業指數主要涵蓋氫能資源指數、加氫站建設指數、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指數、政策力度指數、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指數以及氫能產業發展綜合指數等6個方面。
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業基地,擁有豐富的氫能資源。目前,全省建成焦炭產能1.2億噸,位居全國第一。若將副產焦爐煤氣全部用于制氫,可實現氫氣產能約120萬噸,滿足超過6萬輛氫能重卡一年的用氫需求。我省在合成氨、合成甲醇、氯堿等工業領域,也存在大量的富氫尾氣,投產潛力較為可觀。此外,我省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快速增長,雙雙邁入千萬千瓦級大省行列,位居全國前列,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氫能資源指數為678.6,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主要氫能發展地區(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川渝、山東、河南、東北、山西)中排名第一。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建成加氫站26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座;累計已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286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82輛;累計出臺氫能產業發展支持類政策25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項;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企業數量近50家,覆蓋制氫、氫儲運、加氫站、整車、系統、電堆、雙極板和汽車運營商等多個環節,初步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體系。
單程距離約760公里的呂梁至天津氫能重卡零碳干線運輸線路,橫跨山西、河北、天津3省市。該線路的成功運營,證明了在長距離、高強度物流場景下,氫能重卡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燃油車。這一“呂梁模式”的探索成功,為全國范圍內氫能重卡的商業化推廣破解了難題,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實踐案例,其意義遠超項目本身。
在孝義市,創新投放的500輛氫電共享單車將氫能應用拓展至便民出行領域。其新穎性與環保特性,有效提升了公眾對氫能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在全球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高效方向加速轉型的背景下,氫能作為連接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實現跨季節儲能和終端應用深度脫碳的理想媒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發展機遇。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的山西,正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破釜沉舟的轉型決心,全力擁抱氫能產業,謀劃一場從“黑色依賴”到“綠色引領”的深刻變革。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