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從溧陽南山竹海的文旅景區到常州經開區的制造廠區,從武進高新區的產業園區到遍布城鄉的充電場站……微電網正以多元形態融入城市發展肌理。
在國家“雙碳”戰略引領下,常州作為全省率先出臺新型智能微電網建設推進方案的城市,現已構建起覆蓋文旅、工業、創新園區等全場景的微電網集群。
常州供電立足常州政策、場景和先行優勢,積極探索微電網在常州建設推廣的實施路徑,參與建成了41個智能微電網應用場景,以“政府推動、電網示范”的協同之力,讓綠色電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繪就文旅新圖景
“第一次在景區見到這么大的充電站,100多把快充槍,根本不用等!”10月20日,在溧陽南山竹海景區內,來自湖北的新能源車主許先生原本為充電發愁,卻驚喜發現景區內有不用排隊的大型充電站。
今年“十一”長假,南山竹海景區內,1120千瓦光伏車棚在陽光下舒展“藍色畫卷”,173個充電樁前車輛有序??浚茉垂芾砥脚_上綠電消納數據實時跳動。這是國網溧陽市供電公司聯合平陵集團打造的江蘇首個生態友好型站網互動微電網,正以“綠水青山充綠電”創新實踐,為長三角文旅低碳轉型立起新標桿。
曾幾何時,“停車充電難”是南山竹海的民生“痛點”。在常州建設“新能源產業高地”的部署下,溧陽市供電公司主動破局,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從規劃到投運的全流程攻堅,將昔日短板變為文旅亮點。該充電站額定充電功率達4725千瓦,較原有充電能力提升9倍,徹底解決充電排隊難題。同時,針對景區“旺季人流如織、淡季資源閑置”的潮汐特性,還創新推出了“潮汐式定價策略”:非旅游日(周一至周五)以0.5元/千瓦時的低價,吸引周圍新能源車和鎮區公交等車輛充電,避免光伏電力倒送浪費;旅游日(周末及節假日)則以1.2元/千瓦時的合理價格保障游客剛需,兼顧運營收益。
據悉,供電部門主導構建的“光儲充荷協同”體系,彰顯了責任與擔當:120萬千瓦時年發電量的光伏系統滿足充電全量需求,3132千瓦時儲能系統像“能源緩沖器”,通過虛擬增容節約配電投資三分之二。其研發的輕量化能量管理平臺,實現源網荷儲數據全接入,預計年綜合用能成本控制在0.5元/千瓦時以下。該微電網還接入溧陽市國資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可實現1440千瓦填谷、2400千瓦削峰調節。
從“充電排長隊”到“綠電隨到隨充”,這一“近零碳充電+網紅打卡點”模式,既豐富了常州微電網集群場景,且為文旅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常州方案”。
拉動“智造”新引擎
在特高壓直流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新能源發電等領域攬獲多項世界第一的博瑞電力,又成為該市智能制造型微電網建設的先行示范。
在博瑞電力廠區內,9萬平方米屋頂光伏在陽光下鋪開“藍色矩陣”,8臺儲能一體化柜有序運轉,能源管控中心的屏幕上,發電量、負荷曲線等數據實時流轉。這套投運了9個月的智能微電網,正以看得見的實效,書寫著制造業綠色轉型的答卷。這中間,正是國網常州供電公司以專業賦能,支撐著這一切。
作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博瑞電力曾面臨高耗能與綠色發展的雙重考驗。2024年,在常州推進新型智能微電網建設的政策指引下,常州供電主動對接,依托全省首個“我要建設微電網”服務平臺,為企業量身定制涵蓋分布式光伏、用戶側儲能的定制化轉型方案,精準破解用能成本高、資源整合難等痛點。今年1月,常州博瑞電力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建成。
技術協同讓綠電效能最大化。供電公司深度參與系統設計,助力實現光伏與儲能的智能聯動:廠區光伏日均發電2.5萬度,而廠區平均每天用電量約8萬度,結合微電網協控管理,可實現光伏100%全消納,每度電為企業節省成本0.5元;8臺儲能柜采用“谷充峰放”策略,每月削峰填谷節約電費5000元;搭建能碳管理平臺,實現光伏、儲能、生產負荷的全要素協同,形成了能源互濟、產隨能動的管理體系。
從企業降本到產業升級,這一示范樣本已成為制造業綠色轉型的“標配”,為常州打造千億級微電網產業集群注入強勁動能。
織就智慧能源網
秋日的常州武進高新區創新產業園,屋頂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V2G充電樁前車輛有序???,能源管控中心的屏幕上數據流實時跳動,正為園區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
這是今年3月26日由常州供電牽頭編織的智慧能源網,也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工業園區級微電網項目。
“過去園區每度電成本高達0.83元,企業節能降碳壓力不小。”園區負責人的話中道出曾經的困境。推動微電網建設成為當下熱點,常州供電主動對接濱湖集團,創新“電網出方案、企業投建設”合作模式,扛起微電網整體方案設計與能源管控系統開發的重任,精準破解園區用電策略、資源整合等四大短板。
技術創新是園區級微電網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常州供電牽頭打造了儲能協同、直流微電網等省內首個示范:采用的6045千瓦/10660千瓦時儲能系統中,鋰電、鈉電與新型水系金屬電池各展所長,實現“容量與功率雙優”;光儲充一體化直流微網系統采用750伏架構,實現了孤島運行,省去了交直流轉換環節,能源損耗較傳統模式降低5%以上,電梯、應急照明等關鍵負荷可獲不間斷供電;園區內建設了5個車網互動專區,配置了2根60千瓦大功率和16根7千瓦V2G智能充電樁,設置了200余輛電動汽車的規?;瘧脠鼍?。據了解,常州供電創新推出的“簽約托管、臨時參與、需求響應”三重差異化參與模式,首批簽約用戶已通過反向放電獲收益4600余元,更有全國首創的“充放電綜合保險”產品破解推廣痛點。同時,常州供電研發的微電網管控平臺集成六大功能,可實時調控1.61兆瓦光伏、儲能與充電樁等資源,實現綠電100%就地消納。據測算,該項目可年節約用能成本368萬元,減少碳排放1032噸。
從技術攻堅到模式創新,這一模式為全國工業園區低碳轉型提供了兼具引領性與實用性的實踐樣板。
常州,這座兼具產業厚度與創新銳氣的城市,正以微電網為支點,撬動長三角乃至全國的能源革命,為“雙碳”目標貢獻“常州智慧”。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