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此前一段時間曾被預估需求放緩,但近一段時間,增量政策接連出臺,提供政策目標底線,行業需求度又明顯回升,這都為儲能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01
政策支持不減
最新出臺的增量政策是9月1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根據這一方案,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180GW)以上,帶動項目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根據CNESA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78.3GW/184.2GWh;2024年,中國電力儲能新增裝機43.7GW/109.8GWh。從裝機目標空間來看,未來三年新增裝機目標102GW(年均34GW)。年均數字較2024年的44GW有所下降,但考慮到裝機目標通常會超額完成,平安證券認為這一政策可以看做未來三年裝機規模的托底,有利于增強國內大儲信心。除了對裝機體量給出支撐,該方案在政策端肯定了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并致力于提高新型儲能利用水平、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的機制,有望推動國內新型儲能繼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開源證券也認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為94.91GW。要實現2027年的裝機目標,未來兩年半內需將儲能規模接近翻倍,新增裝機約85GW,年均新增裝機約34GW,按4小時備電時長算,年均裝機將達136GWh,相較2024年新增的101GWh增長約34%。從政策上看,首次提出儲能建設專項行動,頂層表態清晰,需求具備政策托底。
招商證券則認為,這將加快新型儲能市場機制完善。具體措施包括推動“新
能源+儲能”作為聯合報價主體,一體化參與電能量市場交易;有序引導新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推動完善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容量電價機制。
省級容量政策是大趨勢。寧夏披露發電側容量電價機制,電網側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標準2025年10月至12月按照100元/千瓦·年執行,2026年1月起按照165元/千瓦·年執行。內蒙古也發布相關通知,對納入規劃的獨立新型儲能電站向公用電網的放電量進行補償,補償標準一年一定,2025年補償標準為 0.35 元/千瓦時, 補償期為 10 年,創下補償標準最高、補償時間最長兩個全國第一;明確補償標準一年一定。甘肅也出臺相關通知征求意見,煤電機組、電網側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標準暫按每年每千瓦330元執行,執行期限2年;容量電費按照月度外送電量 (不含直流配套電源) 和省內全體工商業用戶月度用電量比例分攤,由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按月發布、滾動清算;首創“火儲同補”模式,賦予儲能與煤電同等容量主體地位。開源證券認為,國內各省級單位陸續陸續出臺的容量電價細則/指導,不斷推動儲能商業模式加快完善,提高儲能項目的收益率。
招商證券也表示,隨著 136 號文取消強制配儲,各省容量政策的接力是大趨勢,是大儲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02
行業景氣上升
從行業需求來看,將是超預期且可持續。
根據儲能與電力市場,2025年8月國內儲能市場共計完成 25.8GW/69.4GWh 儲能系統和含設備的 EPC 總承包招標工作,另外還有 13.3GWh 儲能電芯和直流側采招落地。從項目類型看,8 月獨立儲能/集采/可再生能源儲能項目/用戶側儲能項目分別占總規模的 55.5%/38.3%/4.5%/1.8%。1-8 月,國內儲能招標規模達到 80GW/272GWh,同比增長 131%/191%。浙商證券表示,展望后續,隨著各省 136 號文承接方案逐步落地,大儲盈利模式逐步明晰并優
化,儲能需求開始由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后續若容量電價推廣,經濟性將更加顯現。商業模式的邊際改善推動國內儲能需求超預期。
招商證券同樣認為,隨著國家級規劃與各省容量政策的托底,國內大儲招投標仍維持高景氣度,需求有望超預期。
與此同時,海外儲能需求也呈現高景氣。興業證券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裝 機規模將達到106.04GW/265.1GWh,同比增長43%/49%,分區域看中美歐三大市場均維持平穩增長,同時中東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快速上量,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復合增長率仍將保持25-30%的增速。
從海外主要需求地來看,美國關稅再次延期90天,在此政策窗口期,2025 年全年美國儲能市場搶裝節奏將加速。澳洲通過聯邦+州的疊加補貼、前端折扣的消費刺激,到2030年前新增100萬個家庭電池,推動分布式儲能普及。2025年標準為372澳元/kWh(約1737元人民幣),覆蓋安裝成本的30%左右,將戶儲系統投資回收期縮短至4-5年,帶動下半年戶儲爆發。同樣的,歐洲、中東非等新興市場需求持續爆發,主要是對于靈活
性資源的需求迫切、儲能經濟性提升和政府補貼。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開源證券認為,政策端積極推動,產業趨勢向前,電池行業的景氣度逐步改善,相對其他板塊優勢逐漸凸顯。中央性政策和地方性政策帶動儲能需求回暖,促進國內儲能行業的發展,利好電池板塊。產業趨勢上,固態電池,作為電池領域新興技術,近期催化不斷,技術不斷提高,商業化或逐步落地,因此電池板塊受市場較高關注。鋰電池,在儲能項目、海外需求的帶動下,電池行業排產或提升,行業景氣度上行。建議重視創業板的投資機會,尤其電池方向。
浙商證券建議關注儲能系統集成及 PCS 廠商、儲能電芯廠商、溫控廠商,以及電力智能化相關廠商等。
平安證券認為海外非美大儲市場機遇可期,推薦全球市場競爭力領先、估值較低的相關公司;積極出海、海外業務基數較小的優質企業;新興市場戶儲和歐洲工商儲需求向好,推薦新興市場實力領先的相關公司。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