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界網消息,經歷2025年第一季度的低迷后,印尼動力煤出口量自6月起逐步復蘇。6月出貨量一度跌至年內低點約3500萬噸,但8月已反彈至4800萬噸,同比實現正增長。盡管上半年總出貨量同比下滑至2.364億噸,低于去年同期的2.63億噸 ,但8月的強勁表現預示下半年或可部分抵消前期收縮。
印尼政府于8月底解除煤炭及礦物銷售必須遵循政府基準價底線的規定,賦予出口商更大定價靈活性。稅收機制仍與基準價掛鉤,而9月新公布的基準價有望提升印尼煤相對于澳煤和俄煤的競爭力。此外,歐盟-印尼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CEPA)計劃于9月23日簽署,將進一步打通貿易通道,強化印尼在全球能源貿易中的地位。
航行數據顯示,印尼煤炭出口流向正逐步多元化。除傳統目的地中國和印度外,菲律賓持續保持穩定進口。8月期間,多艘巴拿馬型和大靈便型船舶從印尼巴厘巴板、塔博內奧等港口出發,抵達菲律賓蘇阿爾、利邁、達沃等港口。盡管菲律賓能源結構正向液化天然氣轉型,但其仍是印尼煤炭的長期穩定需求方。
運費市場:大型船型堅挺,中小型船分化
1)好望角型船:供需緊平衡支撐費率
9月下旬,巴西至中國(C3)和澳大利亞至中國(C5)航線運費維持高位。巴西至中國航線穩定在24美元/噸,澳大利亞至中國航線接近11美元/噸。與此同時,前往南大西洋和西澳大利亞的好望角型空駛船舶數量持續下降(7日移動平均值分別接近250艘和160艘),反映市場供需結構偏緊。
2)巴拿馬型船:南美及美灣至遠東航線走軟
南美東岸(ECSA)至遠東航線周環比下降3%,美灣至中國航線下降4%,但同比仍保持7%漲幅。8月中旬以來,ECSA區域巴拿馬型船每日裝載量持續低于80萬噸,空駛船舶數量處于低位,表明短期需求動能不足。
3)大靈便型船:需求增長推動運費攀升
ECSA至遠東航線運費升至37美元/噸(月增10%),美灣至遠東航線漲至47美元/噸(月增8%)。盡管ECSA區域每日裝載量穩定在30萬噸以下,但空駛船舶數量逼近130艘,創近期新高,需關注后續對運價的傳導效應。
供應端:空駛船舶分布區域分化明顯
好望角型空駛船舶數量概況:大西洋區域南跌北漲,其中南大西洋空駛船舶數量減少6%,北大西洋環比增長13%。太平洋區域空駛船舶吸收情況持續改善,澳大拉西亞增長12%,印度洋和遠東/NOPAC區域基本保持穩定。
巴拿馬型空駛船舶數量概況:太平洋區域空駛船舶數量仍高于大西洋。具體而言,太平洋印度洋區域顯著增長19%,而大西洋的南大西洋區域較南方呈現更高上行趨勢。
大靈便型空駛船舶數量概況:太平洋盆地過剩持續,澳大拉西亞空駛船舶增長20%,印度洋/南非區域增長39%。大西洋亦顯著上升,南方增長39%,北方增長10%。
靈便型空駛船舶數量概況:太平洋和大西洋盆地均呈現顯著增長。太平洋遠東/NOPAC區域增長7%,澳大拉西亞增長9%;大西洋北方增長16%,南方增長7%。
需求與擁堵:需求增長疲軟,區域擁堵分化
據了解,今年二季度遠東航線煤炭噸日需求增長弱于往年。盡管9月開局優于7月,但受上半年印尼對華出口收縮影響,全年恐難恢復至2023年水平。未來需重點關注印尼新政對下半年貨量的實際拉動效果。
美洲大西洋港口擁堵水平降至900艘以下,2023-2024年同期超1000艘,接近2022年低點。相反,遠東天津港擁堵加劇。美洲大西洋區域平均港口停留時間約11天,顯著低于2023年9月初的16天峰值。(資料來源:Signal Group)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