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加速推動煤電由“電量主體”向“調節主力”轉型。截至9月底,廣西全區84%的煤電機組已達國家靈活性調節能力要求,調峰深度低至36%,煤電利用小時數僅1836小時,為南方五省區(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最低,為清潔能源騰出消納空間288億千瓦時,轉型成效位居全國前列。
過去,廣西電源和電量以煤電為主,主要靠煤電支撐,廣西煤電在發電同時兼顧開展供熱改造,“以熱定電”高負荷運行。隨著廣西新型能源體系與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提速,廣西新能源裝機達5564萬千瓦,占比超50%,新能源消納矛盾愈發突出。今年以來,廣西電網公司以技術升級、市場引導、協同聯動多向發力,大力推動煤電由電量型電源向調節型電源轉型發展,服務新能源消納。
國能永福電廠是廣西煤電升級改造的排頭兵,其作為2007年投運的“老機組”,在保障工業供熱同時,煤電深度調峰能力已達到35%,成效十分顯著。國能永福電廠計劃部副主任高緣說:“我們積極落實國家及自治區關于火電靈活性改造要求,推進煤電向調節型電源發展,先后投入1.8億元開展中聯門改造、機組通流改造等,提高負荷調節能力。如今,我們電廠已從最初政府核定的最低供熱保障負荷28.2萬千瓦降低至11萬千瓦。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加大技改投資,努力實現機組熱電解耦,以便更好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發展需求。”
大唐桂冠合山電廠煤電機組平均深度調峰能力也達到33%。該電廠計劃部主任梁曉俊表示:“我們累計投入6500萬元實施燃燒器改造、制粉系統優化等一系列項目,大幅增強了機組的負荷調節能力。目前,電廠1號、2號、3號機組累計降低最小技術出力達12.6萬千瓦,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技改投入,力爭降低最小技術出力至25%額定負荷。”
據悉,廣西電網公司聚焦技術升級,通過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節煤降耗改造“三改聯動”,已統籌安排永福、六景、貴港、神鹿等電廠完成靈活性改造階段性試驗,使機組出力下限較供熱核定出力下降了120萬千瓦。
“我們還充分利用輔助服務市場和南方區域現貨價格信號,引導煤電企業在新能源大發、負荷低谷價格較低時段主動申報低于最小技術出力,以深度調峰獲取調峰激勵。”廣西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經理鄒清林介紹,如今,在每個煤電廠僅保留1臺機組運行情況下,廣西煤電平均深度調峰能力達到36%,同比降低了20%。今年十一假期期間煤電最小出力僅為245萬千瓦,僅占廣西煤電裝機容量的11%,為近年來最低。
據了解,廣西工業供熱煤電機組較多,一方面要承擔電網兜底調節作用,另一方面要為工業園區提供穩定蒸汽熱源,如何解決機組出力變化與供熱穩定矛盾尤為關鍵。“在能源主管部門、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深化廠網協同聯動機制,共同優化電煤儲運、檢修計劃和運行方式,持續提升煤電整體運營效能,緩解機組出力變化與供熱穩定的矛盾,為地方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電力+熱力’雙重支撐。”廣西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運行方式科經理卓毅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