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11月26日在北京召開。站在新起點上,多位民營企業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十五五”規劃與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繼續踐行“義利兼顧、以義為先、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從五張桌子白手起家,到帶動全產業鏈10萬人就業,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董事長嚴琦深耕餐飲業近30年。她帶領企業探索“政府搭臺、商會牽頭、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聯動、群眾參與”的模式,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等地通過發展農家樂、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推動“萬企興萬村”落地見效。
“我們不僅捐贈500萬元幫助100家農戶開辦農家樂,更重要的是帶去經營理念和技術支持。”嚴琦介紹,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橋頭鎮,企業打造風情小鎮,建成非遺豆瓣基地和高山臘肉加工廠,發展辣椒基地3500畝、高山有機蔬菜基地1000畝,帶動1377戶當地農戶就業、創業。“未來要將品牌帶到農村去,把美食做成文化名片,讓中國味道走向世界。”她說。
北京中聯農企業管理集團董事長鄭得厚關注農產品流通領域。他介紹,通過轉型升級傳統養殖業,企業參與白洋淀上游治理,建設城郊型農業服務項目,在“萬企興萬村”中對接鄉村資源與城市市場。“光彩事業很光彩,”鄭得厚表示,未來將繼續連接農田與餐桌,助力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
在貴州山區,百孚實業集團董事長吳劍平聚焦產業融合,提出“三個一萬”計劃:帶動一萬戶農戶合作、聯合一萬家企業聯盟、培養一萬名創新創業人才。“用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內循環模式,這是光彩事業在新時代的使命。”吳劍平說,其企業推行的教、農、文、旅、康“五位一體”發展模式,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已被列入貴州省深化改革課題。
這些企業實踐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近年來引導民營企業服務國家戰略的縮影。據統計,五年來,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會同全國工商聯發動民營企業實施939個產業項目、4491億元投資;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動員23.51萬家企業幫扶16.19萬個村,投資金額1.21萬億元,捐贈總額564億元。
光彩事業的幫扶模式正在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升級。五年來,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賦能,從分散捐贈到資源整合,引導民營企業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近年來募集公益資金達7.89億元,實施公益項目212個。新成立的“光彩100民營企業公益基金會聯盟”將推動民企公益力量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作戰”,通過資金支持、能力加持、資源扶持,實現公益資源的優化配置。
面向“十五五”,光彩事業將進一步聚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2023年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配套制定《光彩事業重點項目規劃(2023—2027年)》,謀劃了10個專欄26類104個重點項目。今年3月份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又聯合印發《新時代新征程光彩事業高質量發展改革行動方案(2025—2035年)》,進一步完善了促進光彩事業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持續提升光彩事業的感召力、凝聚力。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將通過“民營企業進邊疆”等行動,深化拓展興邊富民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此類活動已促成簽約投資項目288個,投資金額1295.07億元。
在就業促進方面,光彩事業將深入實施“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發揮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同時,通過“光彩閱讀成才”、“光彩小農機助農”等公益項目,實現愛心資源與民生需求的精準匹配。
事業薪火相傳,希望寄予青年。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將大力弘揚光彩精神作為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培養的重要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打造精品課程。5年來共培訓年輕一代1000余人次,引導他們認同光彩理念、傳承光彩精神、投身光彩事業。
“通過光彩事業的平臺,我們希望能給社會增加更多的互動,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鄭得厚的話道出了眾多民營企業家的心聲。在重大公共事件中,民營企業的快速響應和慷慨解囊,展現了新時代民營企業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的良好風貌。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將秉持促進共同富裕宗旨,聚焦“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任務,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引導帶動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厚植家國情懷、弘揚光彩精神、展示奮斗風采、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提升光彩事業的組織力、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務實的作風、創新的理念,續寫光彩事業為中國式現代化增光添彩新篇章,走好新時代的光彩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