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26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根據生態環境部主編的《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2024年,我國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推進,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全國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5.8%,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為88.2%,上升1.2個百分點。
噪聲是群眾投訴的重點。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接到的群眾微信、網絡投訴舉報中,噪聲擾民問題占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舉報的59.2%,位列各環境污染要素第1位。
《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噪聲投訴總量約589.5萬件,比上年增加18.9萬件,但增幅有所放緩。其中,社會生活噪聲投訴約419.7萬件,占71.2%,較上年上升2.8個百分點;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工業噪聲分別占22.4%、3.9%、2.6%,分別較上年降低1.7、0.4、0.6個百分點。
我國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深入。2024年,分別有16萬余家、近29萬家工業企業將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排污登記管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查處建筑施工噪聲違法案件8200余起,處罰金額約1.26億元,同比下降23.7%;查處“飆車炸街”案件9.1萬起,推廣低噪聲路面3200余萬平方米,建設聲屏障121萬延米等。
低噪聲施工設備和工藝加快推廣,設備噪聲控制水平進一步提升。8種類型63個型號的低噪聲挖掘機、壓路機、混凝土泵車等施工設備入選《低噪聲施工設備指導名錄(2024年版)》。
在社會生活噪聲領域,各地加強公共場所管理,依托技術手段,減輕噪聲影響,這包括推廣定向音響、無線耳機等設備,安裝公共場所自動監測設備和噪聲顯示屏750余套。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建成寧靜小區2223個。
《報告》還顯示,噪聲監測能力建設跨越升級。截至2024年底,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三沙市)全部完成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共建成4005套自動監測設備,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自動化率由2023年初的8.7%提升至100%,實現了噪聲監測從手工到自動的歷史性跨越;全國各類噪聲地圖覆蓋總面積超44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