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光伏產業鏈仍在新一輪下行周期中艱難喘息,全球光伏“巨頭”隆基綠能的一個資本動作,引起新能源行業高度關注。
2025年11月13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示,隆基綠能擬通過股權收購、增資入股及表決權委托等多重方式,取得蘇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約 61.9998% 的表決權,實現對這家儲能“獨角獸”企業的單獨控制。
這標志著這家曾執著于氫能的光伏巨頭,正式轉身進軍儲能。
這場跨界整合不僅是隆基自身戰略轉型的必然選擇,更折射出 “光儲一體化” 大趨勢下,新能源行業從單一產品競爭向系統解決方案競爭的深層次變革。
連虧7季,氫能難解“急火”,“光伏茅”戰略轉向
隆基綠能對儲能布局態度的轉變,是光儲融合加速與自身發展壓力共同作用的一次戰略抉擇。
在光伏行業,隆基綠能作為中國最大垂直一體化光伏制造商,也曾風光無限,連續8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被行業稱作“光伏茅”,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元,十年間營收增長58倍,凈利潤飆升360倍。
2023開始,由于前期盲目擴產、技術同質化、需求增長滯后以及價格戰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光伏產業鏈逐漸陷入嚴重的產能過剩與價格戰失控,整個行業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
隆基綠能也未能幸免,2023年底,隆基綠能首次進入虧損季,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825.82億元,同比下降36.23%;歸母凈利潤則巨虧86.17億元,創下近十年最差紀錄,股價更較歷史高點暴跌73%。
直至2025年上半年,隆基綠能依舊未能走出虧損泥潭,營收328.13億元,同比下降14.83%;歸母凈利潤虧損25.69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52.31億元,至此,隆基綠能已連虧7季。
面對整個行業的困境,一些光伏企業將轉型、出海作為“脫困”的路徑,隆基綠能則一度將希望寄托在“氫能”。
2024年,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多次強調,隆基暫時不做儲能。
彼時,隆基將氫能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累計投入超百億元建設電解槽產能,計劃2025年底前將產能提升至5-10GW,穩居全球第一。
盡管被譽為“終極能源”的氫能在清潔性與資源儲量上具備先天優勢,但制氫、儲運成本高及安全標準缺失等技術瓶頸,導致其仍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變現能力弱,短時難以承擔起業績增長的重任。
與此同時,技術、市場的深刻變革使得儲能不再是光伏產業的附庸,全球范圍內,光儲融合已成大勢所趨。
作為將光伏發電與儲能系統通過智能管控協同運作的新型能源解決方案,光儲融合的核心價值在于破解光伏電力間歇性、波動性的先天短板,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效率與電網穩定性,這一模式已成為全球“雙碳”目標落地的重要路徑。
國內方面看,多地加快布局大型光儲一體化電站,如西北地區憑借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設了多個GW級別的光儲項目,另外,分布式光伏的快速發展也助推了分布式光儲一體化發展。
國外來看,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分布式光儲系統在家庭、工商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中東等新興市場,光儲融合加速在大型電網側項目中實現落地。
隨著市場對“組件 + 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缺失儲能業務導致隆基難以形成產業和服務閉環,面臨用戶流失的風險。
市場需求變化與氫能“遠水難救急火”,迫使隆基迅速調整戰略。
2025年9月,鐘寶申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明確表態“現在進入儲能領域不算晚”,并提出將通過“戰略合作-資本參股-兼并收購”的三步走策略布局儲能。
這一轉變是隆基對行業趨勢的重新審視,隨著全球新能源裝機高速增長,光伏消納需求將直接推動儲能裝機持續爆發式增長,而其積累的BC組件技術與儲能業務的協同效應,將構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收購蘇州精控,正是這一戰略的關鍵落子。
強強聯合,互補優勢構建光儲協同生態
隆基選擇精控能源作為儲能布局的核心載體,看中的是其在儲能領域的硬核實力與生態資源。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精控能源聚焦動力電源系統、智慧儲能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三大主業,已連續五次入選彭博新能源財經全球儲能一級廠商榜單,與華為、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并列。
其全球直流側儲能出貨量穩居全五,累計全球并網量超12GWh,另外,蘇州精控31GWh的自有產能在行業內屬于中等以上的體量,規模效應顯著。
技術層面,蘇州精控構建了覆蓋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儲能變流器(PCS)的全鏈條核心技術體系,尤其在液冷儲能模塊化設計和長壽命系統優化方面優勢突出。
其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創的電源管理系統IPCP、1500V高壓液冷儲能系統、5S(iCCS/BMS/PCS/EMS/TMS)高集成度儲能系統,另外,精控能源自主研發的高精度 BMS 能實現電芯狀態精準監控,智能化控制策略可適配多元應用場景。
如,精控能源建設的高郵周山100MW/200MWh儲能電站項目,驗證了其在大規模儲能項目中的技術實力,該項目為“漁光互補”場景提供了規模化、高可靠的儲能調節能力,使清潔能源就地利用率大幅提升,成為長三角區域的標桿示范工程。
目前,蘇州精控不僅擁有覆蓋大儲、工商儲、戶儲領域的全場景解決方案,同時,其全球化業務拓展成效顯著,2025年以來,精控能源先后在芬蘭、意大利、美國拿下多個儲能訂單,規模共計3.28GWh。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收購之前,精控能源曾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企查查顯示,2023年,精控能源連續完成從股權融資到C輪等多輪融資,收獲包括中車轉型升級基金、阿特斯、邁為股份、固德威等超過30家知名產業資本和投資機構股東。
對隆基而言,收購蘇州精控是強強聯合,也是雙贏的資源互補,一方面快速補齊儲能系統集成能力的短板,無需從零起步構建技術團隊與產能;另一方面,蘇州精控的產業資源與隆基的渠道優勢形成協同。
蘇州精控的股東陣營中,既有阿特斯、固德威、邁為股份等新能源產業資本,也有蘇州高新投資、中車轉型升級基金等國資背景股東,更通過員工持股平臺綁定核心團隊利益,這種多元生態格局將助力隆基快速切入儲能市場。
而隆基在全球光伏市場的品牌影響力、龐大的客戶基礎以及鹽堿灘涂、海上光伏等特殊場景的解決方案經驗,也將為蘇州精控的儲能產品打開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早入局者已收獲儲能市場紅利
隆基此次收購標志著全球前四大組件商中唯一沒有布局儲能業務的企業終于在儲能進入“紅海”之際補上了業務短板,而早期的光伏頭部企業憑借儲能業務和海外高毛利市場的開拓,成為在光伏行業“失血戰”脫困的利器。
最典型的當屬陽光電源,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達253.79億元,同比增長88.32%,占總營收的58.3%。2025年前三季度,其海外發貨占比進一步提升,儲能業務海外發貨占比達83%。海外市場已成為陽光電源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覆蓋歐洲、美洲、中東、亞太等地區。
主要布局海外市場的光儲龍頭阿特斯2025年前三季度大型儲能出貨5.8GWh,同比增長32%;其中三季度出貨達2.7GWh,同比增長50%,環比增長27%,創單季度出貨新高,海外多點開花的訂單布局成為業績增長的關鍵支撐。
據悉,阿特斯正加速完善產品矩陣、拓寬全球市場渠道,穩步推動其成為公司的第三增長曲線。
同樣布局光儲賽道的晶科能源前三季度儲能系統發貨3.3GWh,發貨量持續保持高增長。疊加海外占比的顯著提升,儲能業務盈利能力明顯改善。晶科能源有信心完成儲能全年6GWh的發貨目標。預計四季度儲能業務有機會實現扭虧,2026年將開始貢獻盈利。
公司目前擁有12GWh集成和5GWh電芯產能,海外業務占整體訂單約80%,重點覆蓋大型儲能和工商業項目,交付周期較長但需求旺盛。
天合光能將今年儲能出貨目標定在8GWh,明年出貨量目標規劃在今年的基礎上基本翻番,目前公司(已簽單)的海外訂單超10GWh。
天合光能透露,今年儲能業務持續向好,主要得益于在戰略定位、市場選擇及運營效率等方面的系統性優化,主要源于光儲融合的客戶轉化率的提升,海外新能源大客戶的落地訂單量提升。
另外,積極聚焦海外高毛利市場的訂單交付,包括美國、歐洲、中東非等地區,這些區域對儲能產品的需求旺盛,且價格承受能力較強,有效提升了整體毛利率。公司在這些市場的訂單量顯著增長,特別是多個大型項目的落地,對利潤貢獻明顯。
行業競爭格局或將重構
隆基收購蘇州精控的動作,是自身戰略版圖的一次重塑,是否會改寫光儲賽道的競爭格局仍值得期待。
在此之前,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頭部企業已布局儲能業務,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的儲能營收甚至超越主業,而隆基作為全球前四大光伏組件制造商中最后一個規模化切入儲能的企業,其進場標志著光儲行業正式進入“全面競爭時代”,競爭焦點從單一產品比拼轉向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的較量。
在全球“雙碳”目標推動下,新能源持續大規模接入電網,間歇性與波動性成為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儲能作為能源緩沖樞紐的價值日益凸顯。
光伏企業跨界儲能,本質上是通過產業鏈延伸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而這種延伸或將改變行業的盈利模式,即從依賴組件銷售的低毛利競爭,轉向高毛利的系統解決方案服務。
隆基收購蘇州精控后,可依托“光伏組件+儲能系統”的一體化方案,深度綁定客戶需求,提升用戶黏性,這一模式或將成為行業競爭焦點。
但此時的儲能市場早已不是藍海,經過近兩年行業競爭的深入,市場份額逐步向已經殺出重圍的頭部企業或者細分領域具備獨特優勢的企業集中,隆基轉身闖“紅海”也必將面臨著多重挑戰。
既要應對陽光電源、寧德時代等既有儲能龍頭的競爭,也要化解光伏與儲能業務的協同整合風險,更需在同質化競爭中找到鐘寶申強調的“獨特能力”。
不過,全球儲能行業仍處于持續高增長的態勢,為隆基留下了發展空間。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預計,2025年全球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90GW/220GWh,中美歐引領增長,中東、澳大利亞、非洲、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將快速崛起。
隨著技術創新推動儲能成本下降,在全球能源轉型、極端天氣、電氣化轉型、智能算力、工業節能、礦產開采、油田開發、無電地區等應用場景影響下,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家庭儲能、微電網、應急電源、便攜式電源等全球化市場需求將持續釋放,隆基與蘇州精控在技術、渠道、場景上的協同發展優勢,有望在光儲這一具有巨大前景的細分市場中快速占領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 張磊